请注意,我们所说的路由器的“名称”并不是它们的产品型号,因为产品型号各家的标准都不同,从中是看不出什么有用信息的。但是除了型号之外,几乎所有的路由器厂商在宣传产品时,都还会附加上另外一套“命名体系”,这就是路由器的所谓“无线带宽”,比如1200M、1300M、2100M、5400M、11000M等等。
这些带宽数字是怎么来的?首先大家需要明白,它本质上完全是一种商业宣传手段。因为所有的这些带宽数字,基本上都是一款路由器在其所有工作频段上所能达到的理论最大性能总和。比如最常见的1200Mbps“千兆路由器”,其实就是指的它在2.4GHz频段下理论无线带宽300M,5GHz频段下理论无线带宽867M两者相加之后所得到的数字(1167Mbps,还往上取了个整)。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路由器或许可以同时发射两个、甚至三个不同频段的网络信号,可是对于绝大多数的手机、电脑、智能设备来说,它们一次是只能连接其中一个频段、一组信号的。还是拿刚刚的1200M“千兆路由”举例,当我们的手机连接到它上面时,真正所能获得的最大带宽要么是2.4GHz频段的300M,要么是5GHz频段的867M,无论哪一个都没到“千兆”的范畴,更不可能获得其标称的1200M有效带宽。
换句话说,如果此时家里的入户带宽真的是1000M光纤,那么1200M的无线路由器,实际上在其任何一个工作频段上都是无法喂饱千兆网速的。因此这种将不同工作频段的理论速度加起来作为路由器总带宽进行宣传的手段,可以说是一个已经持续多年的行业潜规则也不为过。
能主动标明,这已经算是非常厚道的了
但是正因为这种略有些夸大、略有些坑人的路由器带宽命名方式已经成为了整个行业的惯例,再加上它本身的数字背后其实也具备着直接的技术规律。所以只要搞清所有这些“带宽数字”的具体含义,反而会成为消费者能够直接用于比对不同品牌路由器好坏、看懂其无线配置,甚至能够直接推断出路由器CPU性能等级的依据所在。
好了,话不多说,现在就让我们来给大家按照低中高三档,来给大家归纳一下那些常见的路由器“名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