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用户少刷短视频,YouTube Shorts出手了

2025-04-15 · 互联网 · 原创 · 菠菜

短视频越刷越停不下来,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最新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我国短视频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56分钟,位居所有互联网应用首位。事实上,海外市场的情况也大差不差,有相当多网民每天都花费数小时在短视频上,拿起手机刷起了视频就不想放下。

为了让用户少刷短视频,YouTube决定出手

毫无疑问,沉迷于短视频是病态的,为此谷歌旗下短视频产品YouTube Shorts开始主动限制用户的使用时间,提供“时间锁”功能。近日在YouTube的测试版本中,新增了用户主动限制自己在这个应用上观看短视频的功能。据悉,用户可设置每日观看时间,一旦时间耗尽就将暂停,并且全天无法再继续观看。


事实上,YouTube此举是为了显示自己对于“数字成瘾”问题的关注,并响应在海外愈演愈烈的“数字排毒运动”(Digital Detox)。如果说在二十年前,还只有部分有识之士担忧科技对于人类的异化,那么如今网络成瘾会带来焦虑、抑郁、注意力碎片化、认知偏差、睡眠障碍等问题,都早已得到了科学研究的证实。

为了让用户少刷短视频,YouTube决定出手

“先污染、后治理”,这就是YouTube Shorts主动为用户设限的理由。而YouTube Shorts这种短视频App的特质就是强刺激、重视觉,再搭配上算法精准预测用户的兴趣,推荐可能会感兴趣的内容,来让用户体验即时满足,并无休止地向用户供应这种满足感。


由于平台会不断给用户这种高刺激、高强度的愉悦感,用户自己也会不断地去看更高强度、更持续更深入的刺激来自我强化。所以用户在短视频App里停不下来刷视频的时候,实质上就是进入了主动切断与外界联系的状态,此时精神世界就已经被一条条有趣的短视频填满了,而无穷无尽的内容则让用户难以感受到从现实世界中抽离的不适。

为了让用户少刷短视频,YouTube决定出手

“数字排毒运动”的支持者认识到了沉迷于数字世界的危害,可为什么即便他们都需要功能机的帮助,才能让自己与数字世界保持距离呢?其实这是因为人类往往很难对抗自己的本能,我们依赖的不是智能手机,而是通过手机连接世界的感受。借助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与世界保持连接,这也满足了我们的社会性需求。


一旦远离智能手机,我们心里就会挂上一连串的问号,比如世界发生了什么、朋友们在干嘛、微信上有没有人联系我,抖音有什么新视频,这些疑问就会让人感到仿佛被隔绝,而被文明社会隔离的感觉就自然会让我们焦虑。事实上,信息技术革命改变的不止是社会的运行形态,也重塑了人类与社会交互的方式。


与此同时,互联网厂商也早已意识到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是宝贵的资源,所以留住用户就变成了重中之重的事情。一款互联网产品的开发者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几乎都变成了人类行为学的实践者,他们的使命就是让用户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自家产品上。


可问题在于,互联网厂商也需要背负社会责任,当他们批量制造了沉迷于网络的用户之后,社会舆论就会要求他们做出回应。这也是在五六年前,谷歌与苹果先后提出“数字健康”概念,希望帮助用户合理规划对手机的使用,让每位用户控制屏幕使用时间的原因。

为了让用户少刷短视频,YouTube决定出手

抖音方面更是早在2018年就上线了“时间管理”功能,来帮助单日使用时间过长的用户来进行自我管理。如果用户单日累计时间达到设定的时长,系统就将自动锁定,用户需要输入密码才能继续操作。然而Android、iOS的数字健康功能并没能改变现状,因为这类依靠用户主观能动性、而非外部强制性实现的防沉迷,最终效果都不太尽如人意。


君不见即便是国内如此完善的游戏防沉迷系统,也挡不住未成年人用户通过租号、买号的方式来绕过。那么为什么“休息提醒”功能这种软性控制措施不足以让我们从数字世界中抽离呢?其实这是因为大脑的原始机制不敌现代科学,毕竟互联网厂商的产品经理几乎个个都是刺激分泌用户多巴胺的高手。

为了让用户少刷短视频,YouTube决定出手

多巴胺是一种快感传导物质,当大脑预见到某种行为会带来利益时就会分泌多巴胺,让人体感到渴望和期待,一旦产生这种感受就会去积极地执行这种行动。比如当我们刷到有趣视频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强化寻找未知惊喜的行为,而当内容无聊时,多巴胺就会下降,促使你立刻下滑、并寻找新的内容。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对短视频上瘾,甚至明明认识到了自己沉迷于短视频,却停不下滑动屏幕的手指,使得本来是为了打发时间而刷短视频,但在多巴胺的驱使下却变成了为刷视频而刷视频。由于不确定性的酬赏会促成多巴胺的分泌,这是人类大脑的底层机制,与它作对就是反人性的。


换而言之,大多数人纯粹靠自律很难做到对短视频脱敏,如若不然,互联网厂商的产品经理就不称职了。因此对于沉迷于短视频的用户来说,软性的健康提醒已经不足以让他们从多巴胺的陷阱中跳出来,这时候就需要有“硬约束”。


YouTube Shorts设计的设置每日观看时间,一旦时间耗尽即暂停工作的模式,其实是相当科学的。由于多巴胺的作用是“激发期待”、而非快乐的制造者,所以就意味着长时间刷短视频带来的快乐是有边际效应的,短视频成瘾者长时间刷视频并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多巴胺,而是无法忍受关闭短视频App这一瞬间带来的多巴胺骤降,从而导致立马就失去快乐。

为了让用户少刷短视频,YouTube决定出手

不想失去快乐,这其实就是短视频成瘾者不愿意关闭短视频App的原因。有了YouTube Shorts这样的“时间锁”功能,就等于是一旦设置的时间到了,短视频App会帮用户强制按下停止键,规避用户主观上不愿失去快乐的“心瘾”。


所以只能说作为互联网大厂,谷歌还是要些脸面的,无休止地从用户身上榨取注意力资源不为也、非不能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