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4月的最后一天,饿了么方面宣布“饿补超百亿”正式开启第一波,标志着此次即时零售之战迎来了第三位参与者。然而饿了么的百亿补贴还只是“前奏”,淘天旗下即时零售业务 “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才是阿里方面此次放出的“大招”。
根据官方透露的信息,从 “淘宝小时达”到“淘宝闪购”的变化会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中在消费者侧,淘宝闪购将联合饿了么共同补贴,规模超过百亿元,会提供免单、大额优惠券等;而在供给侧,饿了么的供给会面向淘宝闪购全部开放;此外在组织侧,淘系内部所有与即时零售相关的业务将由淘宝闪购全面负责,饿了么则将全力协同。
为配合 淘宝闪购的亮相,淘宝App首页Tab还新增了“闪购”一级入口,并且原计划在五一假期之后第一个工作日上线的淘宝闪购,也提前到了5月2日。乘着五一假期这个消费高峰,淘宝闪购可谓是“首战告捷”。就在5月5日晚间,饿了么方面宣布,其来自淘宝闪购的单日外卖订单量已超过1000万单,39座城市订单量创下历史新高,有超过1000个品牌刷新业绩峰值。
作为对比,京东外卖此前曾宣布4月22日的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此时距离京东外卖上线刚刚过了56天。显然,这一次不是饿了么、也不是阿里本地生活集团在单打独斗,而是阿里“电商+本地生活”生态协同能力的集中体现。
面对淘宝闪购6天就获得超千万外卖订单的成绩,阿里方面选择了乘胜追击。自5月6日8:00开始,其在淘宝闪购入口联合饿了么通过派发可以“免费喝奶茶”的免单卡和可以“送朋友免费喝奶茶”的请客卡,向消费者免费送出1亿杯奶茶、咖啡等茶饮。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从京东外卖到美团闪购、再到淘宝闪购,三大平台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茶饮”这个品类作为突破口。为什么茶饮会成为这一轮即时零售大战的主角?因为奶茶、咖啡属于典型的日常高频消费品类,且由于单价低、导致消费门槛也低。
比如一杯奶茶的价格普遍在10-20元左右,平台用“满15-11”的满减券就可以做到一杯奶茶只需几块钱的效果,能够让用户直接回到消费升级时代前的好时光。而且在经历了以“秋天第一杯奶茶”为代表的新中式茶饮品牌的市场教育,茶饮产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分享属性,击穿地板价会在用户群体中实现病毒式的传播。
此外,高频、复购的茶饮品类还有快速提升单量的作用,这更是一剂针对商家的强心针。要知道单量是吸引商家的核心指标,美团之所以能对商家予取予求,就是因为美团外卖牢牢占据着整个外卖市场超过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既然美团决定了订单的流向,也就能给商家“赏饭”。
所以京东秒送、淘宝闪购的第一枪围绕茶饮展开,就是希望借助后者快速起量,进而吸引到更多的商家入驻,丰富其整个即时零售生态。具体到淘宝闪购,作为最晚下场的一方,尽管失去了先机,却也从京东和美团的对垒中汲取了经验。
从最开始的随机发放优惠卷到现在免费送出1亿杯茶饮,淘宝闪购的目标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子弹一口气打出去、继续维持单量上涨的势头,从而得到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大数字,让还没入驻的商家后悔。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阿里方面这次会如此急切呢?当然是因为国内即时零售市场的爆发已经近在咫尺。
虽然所谓的“新消费”已经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作古,但新消费对于用户消费习惯的塑造成果并未随着时间一同逝去,消费者对于高品质消费的需求仍在逐年提升。如今的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已经乐意为“所见即所得”支付溢价。
根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预计2030年超2万亿元,订单量持续保持增长。除了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即时零售的品类丰富度也在不断提升,除了休闲零食、酒水饮料等品类,已经快速扩展到了数码家电等领域。
如此巨大的一个市场,京东不想错过、阿里亦然,所以这次的即时零售之战,其实是阿里从过去的教训中汲取经验的结果。此前在即时零售领域,阿里的饿了么、淘鲜达、盒马鲜生等业务线各自为战,商家需要分别对接不同的系统,但这不仅让商家无所适从,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所以阿里的即时零售需要一根主轴,如今以淘宝闪购为中枢,其中餐饮订单由饿了么承接、商超订单调用盒马运力、数码3C品类则由菜鸟物流完成,让消费者在一个平台就可以完成对不同需求的即时满足。至于为何是淘宝闪购主攻、饿了么辅助,则是因为阿里方面想要实现“用高频来带动低频”。
美团外卖2023年的用户日均打开频次高达3.2次,可作为对比,淘宝的用户使用频次仅2天1次。所以阿里此次将闪购的入口嵌入淘宝App,就是想用外卖、生鲜等高复购品类来吸引用户每天都打开淘宝,进而带动鞋服、3C数码等传统电商品类的消费。
说一千道一万,阿里的电商业务才是核心,在他们眼中即时零售的底色也是电商,在淘宝App上饿了么一级流量入口,就属于是本末倒置了。此外,饿了么的外卖产品属性过于深入人心,反倒是淘宝的全品类电商生态更有想象空间。再说了,10亿MAU的淘宝对抗5.5亿的京东、7亿MAU的美团,流量优势显然也相当明显。
阿里、京东、美团都不愿放弃万亿级别的即时零售市场,自然就得手底下见真章。别的不说,作为消费者,自然是举双手欢迎阿里入局,毕竟这也意味着好日子总算是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