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外卖大战终究让每一位参与者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中京东为了外卖大亏百亿,作为老大哥的美团也颇有些伤筋动骨。就在8月27日,美团方面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其营收为918.4亿元、同比增长11.7%,低于市场预期,经调整溢利净额下跌89%至14.93亿元。这一着实让人感到意外的数据公布之后,港股开盘美团的股价就跌了10%。
事实上,外界对于美团第二季度财报的表现是有预期的,以摩根大通为代表的投资机构认为,美团的利润会受到来自京东、阿里的冲击。当时这些投资机构的普遍看法,是美团该季度选择避其锋芒的策略会为他们守住利润,因而给出了98亿元的预期盈利,可投资机构却忽略了这一轮外卖大战的烈度。
无论如何,美团的好日子称得上是结束了。该公司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上也再度降低调门,预警其包含外卖业务的核心本地商业(CLC)部门下一季度可能会录得“重大亏损”。
当然,美团方面也不忘给投资者注入一剂强心针,其CFO陈少晖就表示,“我们预计短期内竞争将持续存在,并且会对我们的财务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尽管如此,我想强调的是,我们的核心本地商业业务的韧性已经在多个周期中得到了证明”。
不仅如此,创始人王兴也提及,美团已达到每日1亿订单量,并计划提升至1.5亿单,其在“核心餐饮相关订单”领域仍保持着70%的主导地位。
其实仔细审视美团的这份财报会发现,里面并不乏亮点。比如,美团实现日均订单破亿仅比去年同期多花了77亿元,相比京东同期亏掉的147亿元,美团方面引以为豪的“高效”并未失灵。
行之有效的花钱也为美团换来了月活跃用户历史性地突破5亿,其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峰值更是取得了超过1.5亿单的成绩。该季度美团的业绩低于预期其实是在外界的意料之中,但幅度却是在意料之外,这才是更令人感到不安的信号。
摩根大通方面就认为,美团的核心风险,在于该公司的财务资源与主要竞争对手阿里相比更为有限,如果外卖竞争无法再短时间内回归理性,美团在持久的烧钱大战中就可能会处于不利地位。
美团的财务资源不如阿里,除了自由现金流这个摆在台面上的指标之外,财报中反应的另一个现实或许才是关键。即美团核心本地商业部门盈利能力的急剧下降,该部门的经营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52亿元骤降至37亿元、同比下跌75.6%,也就是说原本作为“现金牛”的到店业务,在这一轮外卖大战中也遭遇了池鱼之殃。
外卖大战影响线下实体店,这已经是过去一个月以来不少媒体已经谈及的现象。当消费者被大额优惠券、“零元购”淹没,每天打开淘宝闪购、美团去“薅羊毛”就成了习惯,由此带来的是商家外卖订单量大涨。由此,线上线下价格失衡的问题也被凸显出来。
在平台的补贴下,堂食与外卖价格倒挂,就会导致堂食客流显著降低,甚至出现大量顾客在店里坐着点外卖的怪象,使得一些餐饮商家不得不面临两难的选择。商家如果在这一轮平台的撒钱大战中置身事外,就无异于是主动放弃客流,可要是缩减堂食空间、主攻外卖,则会削弱实体店的生存根基。
当消费者一窝蜂地涌向外卖,利润更丰厚的美团到店业务自然就遭遇了“挤出效应”。如果说“现金牛”业务被挤压并不是美团最大的难关,那么真正的危机,就在王兴所说的“补贴不是长久之计”。
当下的外卖大战是非理性竞争,这一点不仅局外人一清二楚,美团、阿里、京东显然也是心知肚明,可是他们短时间内还看不到停止的可能。
看不到“熬”死对手的迹象,这或许才是美团的梦魇。在这一轮外卖大战中,真金白银的撒币搭配短视频平台的推波助澜,美团、阿里、京东的单量都在迅速提升,除了美团的1.5亿单,淘宝闪购的日订单量也达到了8000万,即便是从0开始的京东外卖,也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日订单量2500万单,并未出现此消彼长的局面。这一幕仿佛回到了当年美团、饿了么、百度糯米,共同培育外卖市场的年景。
由于烧钱确实能换来增长,所以也就意味着各方都缺乏“弃牌”的理由,可能谁先放弃补贴,谁就得接受前期沉没成本的损失,以至于美团、阿里、京东就都被架住了。换而言之,美团、阿里、京东可能都在“熬”,只要有一方投子认负,另外两家就会解脱,外卖赛道又能回到双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可问题是谁肯放弃呢?当年百度主动放弃外卖业务,是因为其对于百度只是锦上添花,失去外卖业务不会损害核心的搜索业务。然而当外卖与即时零售概念牢牢捆绑,做电商的阿里、京东,以及做本地生活服务的美团就都没有了退让的可能。毕竟放弃外卖就等于将即时零售赛道拱手让人,这是三家都不能接受的事情。
即便是实力相对更弱的京东,CEO许冉对于“外卖大战”的说法也是“不可持续”、而非“没有必要”,他们只是在激烈的补贴战中暂时后撤,将精力集中在平衡投入和产出上。美团真正的大敌其实是老对手阿里,后者也已经宣布将在未来12个月内直接向消费者与商家补贴共计500亿元,并整合饿了么、飞猪、淘宝闪购形成“即时零售+本地生活服务+电商生态”的立体化协同。
如果说京东砸钱做外卖,是为了保证自己有一张即时零售赛道的门票,那么阿里再度发力外卖,则是奔着将自己从“电商平台”进化为“大消费平台”而来。换而言之,美团的苦日子或许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