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也干了,视频播客终究还是要靠大佬带飞

2025-10-17 · 互联网 · 原创 · 菠菜

“Copy from China”无疑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来居上的最佳注解,继短视频之后,视频播客如今也成为了海外互联网行业的新宠。日前,全球最大的流媒体平台Netflix就宣布与Spotify合作打造首批视频播客节目。

Netflix也干了,视频播客终究要靠大佬带飞

为了让自家视频播客业务顺利成长,Netflix也找来了一大批大佬来“护航”,其中包括The Bill Simmons Podcast、Conspiracy Theories以及The Ringer NFL Show。对此Netflix联席CEO泰德·萨兰多斯表示,“随着视频播客的日益流行,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这类播客出现在Netflix上。”


没错,Netflix与国内的一众同行一样,做视频播客同样也得靠大佬,比如The Bill Simmons Podcast的背后就是美国知名体育评论家比尔·西蒙斯。同样,国内的视频播客也是靠罗永浩、李想、于谦、杨迪等名人支撑起来。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得先来说说视频播客这个产品为何会出现。最初的播客其实是互联网思维赋能传统电台的产物,通过RSS协议来让网民通过网络也能收听电台节目。但遗憾的是,播客在国内市场一直表现得不温不火,从最早的播客宝典到豆瓣FM、喜马拉雅FM、蜻蜓FM,再到小宇宙、汽水儿,始终都没能摆脱“每一年都是元年”的宿命。

Netflix也干了,视频播客终究要靠大佬带飞

关于播客在国内水土不服的原因,从用户到从业者都认可两大因素。其一,是国内汽车保有量在近十年才迎来爆发式增长,汽车文化的缺位就导致电台这一媒介长期处于“非主流”状态,所以从电台到播客的进化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其二则是国内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过快,再加上提速降费的助攻,就导致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这条互联网内容形态升级的过程中,从图文时代几乎是跳跃式地进入了视频流媒体时代。


可到了视频流媒体时代,短视频这个大杀器又横空出世。推荐算法+即时满足的组合拳,让短视频快速填满了用户的碎片化娱乐时间,永久性地改变了网民消费内容的方式,使得播客这个古老的内容产品没了生存的空间。因此从喜马拉雅、荔枝FM到快手、腾讯、小宇宙,无数参与者始终也没能让播客走向大众化。

Netflix也干了,视频播客终究要靠大佬带飞

为了拯救播客,就有聪明的产品经理选择将大众熟悉的视频媒介与播客结合在一起,打造出视频播客这个概念。视频播客融合了传统播客的声音叙事,以及视频形式的画面语言于一体,然而视频博客除了借助视频的优势之外,自然也将其缺陷引入了播客领域。


视频播客的缺点,就在于它不是一个“有画面的播客”这么简单,镜头的出现让一切都变得复杂起来,“出镜”更带来了一连串的问题。比如,镜头前的表现力就是一个稀缺能力。大家不妨回想一下,课堂上到底是让人听着昏昏欲睡的老师多,还是能将枯燥的知识讲得生动有趣的老师多?

Netflix也干了,视频播客终究要靠大佬带飞

尽管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名校教师做直播很普遍,但也不过只诞生了罗翔、薛兆丰、董宇辉等寥寥几人。在罗永浩和理想创始人李想的7小时马拉松播客里,如果没有脱口秀天赋出众的老罗持续控场,场面估计会十分难看。


再加上录制一般的视频和录制视频播客完全就不是一回事,常规的视频创作者也难以适应。当然,传统的播客创作者也一样,毕竟传统播客是基于音频来向用户提供服务,并不需要露脸。纵观目前口碑还不错的视频播客,主理人罗永浩、于谦、陈鲁豫不是相声演员就是主持人,在镜头前收放自如可以说是基本功。


换而言之,视频播客对于创作者的要求会更上一层楼,不仅要创作者肚子里有货,还需要创作者能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如果不靠大佬,纯粹用普通的视频或播客创作者来试水,结果几乎必然是惨不忍睹。只有经过大批大佬的“拓荒”,视频播客这个新生事物才有了站稳脚跟的资格。

Netflix也干了,视频播客终究要靠大佬带飞

因此视频播客这个赛道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平台对于大佬的争夺,大佬的示范效应在这个领域的市场教育中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这也是即便有自营播客的Netflix,这此也没有选择自己下场,而是引入外部成熟节目的主要原因。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