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此前荣耀方面在荣耀90系列上首发“零风险”3840Hz高频PWM调光屏幕,将智能手机的屏幕护眼功能作为重要卖点向用户进行推广后,如今已成为中高端机型标配的OLED屏也进入了高频PWM调光阶段。就在不久前发布的Redmi K70 Pro上,同样也配备了支持3840Hz超高频护眼调光的“第二代高端2K中国屏”。而在刚刚亮相的一加12上,所采用的“2K东方屏”带来的明眸护眼,更是宣称通过6大护眼技术方案,实现了手机屏幕上开创性的护眼能力。
事实上,无论是对于任何一款屏幕来说,只要是长时间观看都不避免对人眼造成一定得损伤,因此对于护眼这件事来说,不看屏幕可能才是最假方案。但随着如今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由于大多数元器件都来自于供应链的少数厂商,因此各大手机品牌为了避免陷入到同质化的无效竞争中,在细分功能上为用户提供差异化体验,也就成了最具可行性的方案。毫无疑问,护眼如今就成为了手机厂商比拼的一个方向。
由于目前中高端机型所普遍采用的OLED屏幕原理,已经与传统的LCD屏完全不同,因此在低亮环境下为了确保显示效果、降低频闪对于用户体验的影响,高频PWM调光也逐步成为了手机厂商的共同选择。所谓PWM,是指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OLED屏的PWM调光实际上就是通过亮暗交替的方式来控制屏幕亮度,通常其频率高于1250Hz时,就可以被称为低风险,而达到3125Hz则就被认为是无健康风险。
而强调智能手机的眼功能,实际上是体现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毕竟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硬件配置、影像表现多少显得有些“高深”,因此在用户本就有护眼需求、同时又不太可能降低手机使用时间的情况下,护眼这个功能点也就有了充足的宣发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用户对于高频PWM调光的改善都能敏锐察觉到,部分用户甚至可能还有反作用。
其实在解决OLED屏频闪问题方面,高频PWM调光并非惟一的方案,类DC调光同样也是在此前受到了许多厂商的青睐,其效果甚至可能更为出色。当前,这也需要厂商在调校、优化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
不过相比高频PWM调光,类DC调光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其无法解决低亮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偏色及灰阶显示问题。同时相较高频PWM调光,类DC调光不仅需要投入人力对屏幕进行调校,还要对应用和使用环境进行针对性的适配,成本相对更加高昂。
但目前在抑制OLED屏幕闪烁、提升亮度方面,有一个相当“诡异”的部分,那就是现阶段被手机厂商广泛接受的高频PWM调光频率这个概念,其实是以照明设备的认证标准来类推的结果。例如IEEE 1789-2015标准,其实就是“高亮度LED”的标准,而GB/T 9473-2017标准则是“读写性能台灯”的标准。但在业界统一的标准出台前,这种类推的方式也实属无奈。
需要注意的是,手机屏幕与照明设备虽然在原理上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例如亮度、闪烁等方面,但是这里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手机屏幕与照明设备在使用场景上有着本质的差异。例如在使用手机时,用户会在大多数时间里直视屏幕(实质上就是光源)。而当使用照明设备时,却并不需要直视光源,只用借助反射、折射的光线进行照明即可。
两者虽然也有相同之处、但差异显然更大。然而即便如今各大手机厂商强调的高频PWM调光或许对用户的帮助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但对于用户而言,至少还是获得了视觉体验上的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开“卷”护眼功能的产品,通常会以安卓阵营的中高端机型为主,甚至目前已经达到了3840Hz的地步。但在各厂商的高端产品序列,也就是顶级旗舰机型,却鲜少将这些来作为推广阶段的重点。
比如,时至今日iPhone的屏幕还停留在480Hz这一标准上,而三星外销的屏幕几乎都可以轻松支持1440Hz或上以频率的高频PWM调光,即便是自用的M系列屏幕也能支持1920Hz高频PWM调光,但其一直以来的重点都是色彩、刷新率,以及省电节能等方面。
当然,苹果与三星这样选择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比较直接的方面,就是为了平衡成本及用户需求。再加上高频PWM调光并不那么依赖硬件,在低亮度下也不会有色偏,甚至不需要手机厂商进行针对性的调校,这就使得其具备了大规模普及的能力和潜力.
除了调光方面之外,如今手机厂商还在继续深挖屏幕护眼方面的潜力,例如已被反复提及的硬件级低蓝光技术、TÜV莱茵低蓝光认证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什么护眼技术,实质上都只是降低健康风险,并不能使用户获得健康风险的“豁免”。
即使是支持当前最先进护眼技术的的手机屏幕,长时间观看仍会导致眼部肌肉紧张,在暗光环境下长时间使用还有可能加深近视、诱发青光眼等疾病,甚至可能会导致失明。因此对用户而言,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使用手机的意识。
如今各家发力屏幕护眼功能背后,其实是手机厂商为了避免陷入产品同质化,主动向差异化设计和体验方面的转向。但对用户来说,手机厂商此举势必会带来更为多样化的选择,显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