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S16首发评测:即便是“标准版”也足够美丽

2022-12-22 · 评测 · 原创 · 桜小路 ルナ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vivo S16的影像部分表现如何吧。

image059.jpg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S16系列里“Pro版”与标准版的前摄配置几乎完全一致,所以关于前摄在各种环境下的人像测试,我们将会放到S16 Pro的评测里再进行。而在此次S16的影像部分评测中,我们主要则是来考察它与自家“兄弟”最大的不同之处,也就是那颗6400万像素后置主摄的表现。

image061.jpg

首先从硬件配置上来说,S16的后摄模组有两点值得关注。其一,是它用的这颗6400万像素主摄尺寸为1/1.72英寸。这就意味着它并非那些采用了更小单像素尺寸、感光面积有所“缩水”的6400万像素CMOS,而是相对底更大、单像素尺寸0.8微米的版本。


其次就是这颗主摄是带有OIS光学防抖的,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大家不妨直接来看样张。

image063.jpg

样张:火车站 ISO50 25mm f1.89 0.002s

image065.jpg

样张:火车站 ISO50 50mm f1.89 0.004s

image067.jpg

样张:火车站 ISO50 128mm f1.89 0.0007s

image069.jpg

样张:火车站 ISO50 257mm f1.89 0.004s

 

可以看到,在本身并不小的底、足够高的像素,以及光学防抖的加持下,S16的“算法变焦”也表现出了异常强大的实力。甚至可以在10倍放大的情况下维持干净、锐利的画面观感,而这在过去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image071.jpg

样张:装饰物 ISO295 25mm f1.89 0.01s

image073.jpg

样张:装饰物(6400万像素模式) ISO287 25mm f1.89 0.02s

image075.jpg

100%细节放大

 

当然,刻意选用“大底款”的6400万主摄,也并非毫无代价。可以看到S16在开启全像素后,画面会变得略微有点发白,而这确实是许多早期大底CMOS都会出现的毛病。但好在依靠光学防抖的加持,它的细节解析力十分出色,也确保了“全像素”模式的实用性。

image077.jpg

样张:花 ISO50 25mm f1.89 0.002s

image079.jpg

样张:花(自然色彩)ISO50 25mm f1.89 0.002s


有趣的是,虽然定位上明显偏年轻消费者,但vivo方面还是为S16引入了源自专业影像旗舰的“自然色彩”模式。开启后可以看到所有的“AI强化”效果都会消失,整个画面的颜色会变得更忠于肉眼所见。虽然它或许很适合记录性的拍摄,但对于年轻用户来说,或许还是会觉得默认的色彩更有“冲击力”。

image081.jpg

样张:楼房 ISO50 16mm f2.2 0.001s

image083.jpg

样张:天花板 ISO1884 16mm f2.2 0.03s


除此之外,我们还测试了S16的超广角副摄。从白平衡表现上来说,这枚超广角副摄的感光度与主摄存在微小、但可察觉的差异。但好在依靠足够强大的算法,它的纯净度表现同样不错、色彩表现也十分令人愉悦。

image085.jpg

样张:楼房 ISO4868 16mm f2.2 0.08s

image087.jpg

样张:狗(夜间人像模式) ISO980 25mm f2 0.06s

image089.jpg

样张:拍摄者(夜间人像模式+2倍变焦) ISO536 50mm f2 0.06s


而到了夜间场景,凭借着全新升级的超级夜景算法,S16无论是使用超广角、主摄,甚至是主摄+算法变焦,都能拍出清晰、噪点少,甚至还有美丽背景虚化的城市夜景照片。从这一点来说,它的夜景影像实力其实远远超出了我们最初的预期,甚至可能比一些看似CMOS规格更高的机型还要出色。


不得不说,这其实就体现出了不同厂商在影像算法积累和CMOS调校水平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