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的架构解析中我们就已经讲到,Xe2这次的最大特征之一,便是它无论在核显、还是独显里都不再“阉割”XMX矩阵单元。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显卡将不再需要占用流处理器的浮点性能,可仅靠XMX单元就完成AI计算,从而为未来的“AI+游戏”生态铺平了道路。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ARC B580就此失去了用流处理器进行AI加速的“能力”。通过GeekBench AI的测试可以看到,它依然兼容Intel的OpenVINO API,因此也完全相容于到目前为止所有针对Xe架构核显、独显开发的AI软件。
比如,现在已经可以下载到专为英特尔AI生态适配了端侧加速的“智谱清言”APP,可以用它在PC上进行AI搜索、AI问答、AI画图等操作。
与此同时,英特尔也为ARC显卡开发了内置画图、问答等功能的“AI Playgroud”工具,它的操作要相对复杂一点,但可实现100%的离线端侧处理,更适合注重隐私、但又对AI助手有强烈需求的用户。
PR2024 4K编码H.265 14900K+A770
PR2024 4K编码H.265 14900K+B580
PR2024 4K编码H.265 14900K+RX7900GRE
除此之外,众所周知英特尔的ARC独显自上代以来,凭借着超强的视频编码能力被许多专业人士青睐。于是我们也结合自身的生产力场景,使用Adobe Premiere Pro(PR)测试了ARC B580进行视频渲染的导出速度。
结果表明,在配合酷睿i9-14900K,使用PR2024进行4K视频渲染导出时,ARC B580在 H.265编码下的速度大幅快于价格高得多的Radeon RX7900GRE,但不敌自家定位更高的“前辈”ARC A770限量版。不过根据此前英特尔方面透露的相关信息显示,ARC B580理应是依然可以支持DeepLink机制的。所以我们猜测,这可能是因为当前不存在基于Xe2架构的桌面CPU“核显”方案,导致B580在这个编码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单打独斗”,而A770却是(同架构)核显与独显共同发力,最终造成了较大的差异。
可能前面就已经有眼尖的朋友已经发现,伴随着ARC B系列独显的发布,英特尔方面也再次对他们的显卡驱动界面进行了改版。
新的驱动软件现在叫做“Intel Graphics Software”,最大的改变是增加了内部的“低延迟模式”,并大幅强化了自带的超频机制。当然,由于我们手头上这块ARC B580本就是出厂官超的“限量版”,再超频意义不大,这里也就不再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