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真我Neo7 SE亮相,搭载首款全大核次旗舰平台】】】
提到“全大核”,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熟悉手机市场的朋友想必都知道,这是联发科自2023年开始在他们旗舰SoC产品线里开始引入的设计理念。
与传统的智能手机移动平台相比,“全大核”平台取消了近年来表现愈发不佳的“能效小核”,纯粹用大核和超大核来保证极致的CPU性能与能效,同时凭借着比过去更激进的先进制程,使得功耗表现还能不升反降。
从结果来说,“全大核”设计近年来不仅帮助联发科站稳了旗舰市场,甚至也成为了更多旗舰SoC的“共识”。但这也就意味着对于那些更加大众化的机型而言,它们无论性能还是能效表现,如今都已经被旗舰平台甩开了更远的差距。
直到2024年年底,随着联发科发布业内首款用于“次旗舰”机型的“全大核”平台天玑8400,事情终于迎来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如今搭载天玑8400-MAX的性能向次旗舰真我Neo7 SE,也来到了我们三易生活的评测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次旗舰平台在真我的调校下,具体表现到底如何。
【【【参数解析:天玑8000系列,迎来从未有过的大幅升级】】】
首先大家要知道,联发科的天玑8000系列亮相于2022年年初,而且当时他们一口气同时推出了天玑8100与天玑8000两款型号,来作为中端机型的高低搭配选择。从2022年年底开始,才有了大家现在熟悉的、基本一年换一代的天玑8200到天玑8400。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关系,我们三易生活结合公开数据总结出了上面这张表格。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并未包含天玑8020、天玑8050等老旗舰的“改名款”,以及天玑8250、天玑8350等个别品牌的定制型号。
可以看到,整个天玑8000系列在前三款、或者说前两个代次的产品上,表现得都还比较“保守”。特别是从天玑8100到天玑8200时,无论CPU、GPU,还是NPU均没有架构升级。但是从天玑8300开始,情况一下子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天玑8400不只是首次采用了“全大核”的CPU设计,而且还首发了Cortex-A725架构,以及首发Mali-G720 GPU,同时也升级了联发科旗下最新的NPU代次。与以往相比,天玑8400客观上是联发科有史以来变化最大、升级最彻底的一代天玑8000系列产品。
在此基础上,真我方面这次也给天玑8400加入了自己的“佐料”。这一方面当然指的是其此次在真我Neo7 SE上使用的是定制的“天玑8400-MAX”,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也为这款2000元级别的性能向机型加入了源于自家旗舰的“超算平台”,可对整机的性能释放进行实时优化。
稍微有些可惜的是,它似乎并没有引入更深入的“潮汐架构”技术。不过考虑到潮汐架构的本质是CPU核心的优选调度,这对于八颗核心全都是相同架构的天玑8400-MAX来说,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也有待讨论。
最后,从历代天玑8000系列的这张对比表格也可以看出,天玑8400目前的CPU和GPU频率似乎还有提升空间。所以这是否意味着它未来还会有进一步的“增强版”呢?显然现在还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理论性能测试:GPU表现越级,没有超大核略有些吃亏】】】
接下来,我们正式进入对真我Neo7 SE的理论性能测试。
此次我们拿到的是一台16GB+512GB的真我Neo7 SE。它搭载的是号称加入了深度调校的“天玑8400-MAX”。同时作为一款明显的性能向机型,它还配备了惊人的7000mAh超大容量电池。
在常温环境下,天玑8400的CPU单核成绩为1680分,多核则是6814。可以看到,由于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超大核”,所以它的单核成绩还是要弱于曾经的老旗舰,大约在骁龙8+ Gen1到骁龙8 Gen2之间的水平。但也正是因为它没有拖后腿的“小核”,所以天玑8400的多核倍率相当高,甚至比最新的一些旗舰机还要高。这也就是“全大核”、而且所有大核都是相同架构,所带来的直接好处了。
在3DMARK里,天玑8400的Mali-G720MC7是可以支持硬件光追的,并且它的光追项目成绩很不错,甚至高于前代旗舰产品天玑9300+,同时传统光栅化性能也要高于天玑9300+。要知道天玑9300+用的可是12核的G720,GPU规格要明显大于“后辈”。所以现在的跑分表现,似乎只能解释为要么是前代旗舰的GPU在设计上出现了瓶颈,要么就是新架构的CPU给跑分带来了很大帮助。
在常温的安兔兔评测跑分环节,我们手头这台真我Neo7 SE得到了182万1783分的综合成绩。这个分数如今也就是比骁龙8 Gen3略低一点点的水平,远高于曾经中端性能向机型里常见的骁龙7+ Gen3或骁龙8s Gen3。
如果大家此前有关注过天玑8400这款次旗舰平台,此时可能就已经意识到,真我Neo7 SE常温环境的跑分成绩要比此前使用类似平台的其他机型要明显高出一截。除了定制优化可能带来的加成之外,另外一个关键因素,便可能是由它此次内置、具备7700mm²行业最大单体VC所构成的“大气流冷锋散热”系统了。
那么,如何验证真我Neo7 SE散热系统的有效性呢?我们专门对其进行了充分冷却之后的测试,目的就是想要看看在足够低温的环境下,真我Neo7 SE的表现会不会有大幅度的上涨,以及其是否存在较为严格的控温策略。
从结果来看,充分的低温环境对于真我Neo7 SE的跑分成绩几乎没有显著的影响,这既表明天玑8400-MAX本身的功耗和发热,很有可能相当喜人。同时在常温环境下,它更是可以被真我Neo7 SE的散热系统所完全“压制”,几乎不会有过热节流的问题。
【【【游戏实测:低负载能耗低得惊人,高画质游戏仅差一点就能跑满】】】
既然如此,自然也就让我们对真我Neo7 SE的实际游戏表现有了更多的兴趣。
作为一款性能向机型,真我Neo7 SE理所当然地提供了比其他机型更丰富的游戏性能调控功能,其中包括允许用户自定义的CPU核心频率范围,以及智能判断手机散热情况从而可自动激活的“燃模式”等。在此次测试中,我们不会修改核心的频率范围,但激活了“燃模式”以实现更好的自动性能释放。
《王者荣耀》 平均帧率120.6 平均功耗2481.4mW
《王者荣耀》超级帧率 平均帧率120.6 平均功耗2201.8mW
首先是《王者荣耀》的测试,天玑8400显然完全有能力将这个常见的电竞游戏跑满120帧模式。与此同时,真我Neo7 SE也提供了在这款游戏里的“超级帧率”功能。从实测数据来看,它似乎也是一种基于GPU的原生超帧。在开启之后,真我Neo7 SE的功耗还能进一步下降。其仅有2W出头的水准,即便是放到SoC能效普遍大涨的2025年,其实也是非常“恐怖”的。
《暗区突围》 120帧模式 平均帧率121.1 平均功耗3667.8mW
《暗区突围》 光追模式 平均帧率58.1 平均功耗4280.5mW
接下来,是既有高帧率、又可切换成光追画面的《暗区突围》。有意思的是,真我Neo7 SE在它的高帧率模式下毫无压力,但在光追开启后,则仅离“满帧”只差一口气。
《崩坏·星穹铁道》 黄金的时刻 平均帧率58.7 平均功耗7366.9mW
进一步加大测试压力,使用“星铁”里公认高压力的场景配合全最高画质进行测试时,从帧率表现可以看到,真我Neo7 SE依然是“将将可以跑满”。只不过此时它的功耗就有点压不住了,可见其确实还是达到了性能瓶颈。
《鸣潮》 平均帧率58.5 平均功耗6366.9mW
最后,我们还使用了同样高压力、难跑满的《鸣潮》对真我Neo7 SE进行测试。结果类似,帧率也是只差一点点就到满帧,此时的平均功耗也没有那么低了。
《原神》 平均帧率60.3 平均功耗5157mW
《原神》超级帧率 平均帧率120.3 平均功耗6419.5mW
除了《王者荣耀》之外,真我Neo7 SE在《原神》里也支持原生级的0时延超帧。从测试结果来看,无论是否开启超帧,它在《原神》中都可以稳定跑满。而且即便开启超帧之后,平均功耗也并没有特别大幅度的上涨。由此来看,天玑8400在其他高画质游戏中的峰值性能,应该也还有进一步的优化空间。
【【【总结:同档位性能表现最佳,大电池更是续航无忧】】】
结合真我Neo7 SE的理论性能和游戏实测表现不难发现,天玑8400客观上是一款定位中高端,有着极高能效比设计、且进步相比前几代来说绝对巨大的移动平台。在中低负载场景它表现出了惊人的低功耗,而且对温度不敏感、不容易出现旗舰平台的过热降频问题。
但受限于自身的定位和设计,天玑8400并不是一款能够完全无压力应对当下最高画质游戏的“旗舰平台”。虽然确实也可以玩这些高画质游戏,也不会让用户感到卡顿,但由于这些游戏的性能需求客观上也接近它的极限,所以此时的就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功耗上涨,能效也会输给同期的旗舰SoC。
当然,这倒不是说天玑8400就“不够用”、或者说真我Neo7 SE就不能玩大型游戏了,毕竟57、58的平均帧率依然要比绝大多数“次旗舰”都要好得多。只能说对于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而言,不同级别硬件平台之间的差距还是太明显。哪怕手机厂商尽力优化,也只能保证“接近满帧”,而不可能做到像顶级旗舰那样轻轻松松地跑满、同时还可以继续保持低功耗。
所以如果预算不是那么充裕,只能在一众配备次旗舰平台的机型里选择尽可能的高性能,那么搭载天玑8400和7000mAh超大容量电池的真我Neo7 SE,显然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现阶段的绝大多数游戏它都能应对,即便是画质全部拉满,在大容量电池的保驾护航下,也无需担心续航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