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们还测试了iPad Air在部分“生产力场景”中的可用性。
首先不同于绝大多数Android平板,iPad Air在系统中就自带了完善的自动色域映射机制。虽然它的屏幕亮度意味着并不太适合作为HDR影片的监看设备,但如果只是用于普通静态图片的“P图”需求,那么无论是从所能提供的App界面适配,还是本身的计算和显示性能来说都绰绰有余。
而在视频剪辑方面,无论是苹果自家引以为傲的FinalCut Pro、还是大家熟悉的剪映,都针对iPad Air做了“PC级”的界面设计。
所以我们也使用这台iPad Air,尝试了将此前使用剪映编辑过的视频内容下载到本机,并用它进行4K分辨率、60FPS的导出测试。
结果显示,这段总长大约77秒、素材总容量约3.35GB的视频,iPad Air用时约61秒就完成了整个导出过程。虽然效率上当然比不过PC,但如果是用于外出或紧急情况下的“救场”,那么这样的表现也完全可以接受了。特别是对于作品时长普遍较短的VLOG或短视频创作者而言,使用iPad Air进行全程剪辑与导出也具备相当的可行性。
除此之外,iPad Air也支持苹果旗下目前定位最高的Apple Pencil Pro。与入门款的Apple Pencil相比,它一方面支持磁吸充电与配对,另一方面来说,其最重要的改变是新增了捏握和侧旋传感器,并可通过笔身里的震动单元即时给予交互反馈。
比如在Sketchbook画图应用里,捏Apple Pencil Pro的笔身就能快速切换笔刷类型,而不再需要一个个去点选。当然,这也需要开发者去进一步适配,但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iPad系列机型相比于其他平板电脑而言,在“生产力”生态建设上明显有着更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