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们这次拿到小米15 Ultra的时间点确实比较晚,考虑到已经有许多朋友早已买到,所以我们将不会从传统评测的角度去对小米15 Ultra进行综合评价。取而代之的,是我们打算从小米15 Ultra的产品设计理念出发,来讲讲它这次的变化,以及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带来了哪些影响。
首先,让我们从外观上的一个“大”细节开始,也就是这次小米15 Ultra的后摄模组。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那样,小米15 Ultra为了实现塞进“1英寸+2亿像素”的目标,后摄模组不得不采用了一个非对称式的造型。同时仔细观察会发现,米15 Ultra后摄盖板凸起部分的面积,其实也比前代要更大了一圈。
当然,这些改变是受制于“物理规律”,所以无可厚非。真正让我们在意的,是小米15 Ultra在外观设计上对于镜头饰圈的处理。可以看到,对比前代华丽、闪亮的多层巴黎钉纹造型,小米15 Ultra大幅简化了镜头凸起部位的外框装饰元素。
小米14 Ultra复杂的后摄装饰圈可能更适配小米15 Ultra的机背造型
在我们看来,小米14 Ultra的后摄模组饰圈设计或许有点过于繁杂,小米15 Ultra上的简化多少则有些“矫枉过正”。特别是在小米15 Ultra采用了新的分段式机背设计,观感更靠近传统相机的情况下,繁复的饰圈或许反而才有更接近“相机镜头”的感觉,而且也更能突出“Ultra”的定位。
而且小米15 Ultra淡化了自小米13 Ultra开始,就有的中框“反包”后盖的结构,这本身就可以视作新机想要在造型上更迎合“大众审美”,而不是继续向着专业生产力工具的道路狂飙的证明。既然如此,那么大胆采用一些更加夸张化、更能吸引人眼球的造型元素,至少在我们三易生活看来,并不会与小米15 Ultra目前的理念产生矛盾。
不过在说到小米15 Ultra造型的“大众化审美”时,有一点必须要称赞,那就是它的这块“专业2K超级阳光屏”。
一方面,3200*1440分辨率在如今遍地“1.5K”的旗舰机市场,首先在情感上就更符合消费者的期待。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这块屏幕在默认的“原色模式”下,进一步改善了屏幕的色温表现,使得其比小米14 Ultra的屏幕明显要更“亮”、更“白”。对比其他一大票开启“专业模式”之后普遍发黄的屏幕,小米15 Ultra在屏幕调色上确实要用心得多。
而且小米15 Ultra的这块屏在宣传上,也没有盲目迎合当前行业中拿屏幕一小块区域激发亮度去“吹牛”的不良风气。3200nit这个数字或许看起来不如友商动辄五六千nit好看,但实际的户外观感确实不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