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的朋友会说,这第一组样张差异就这么大,也太夸张了吧。
的确,其实只要换成一个“场景特征”没那么明显、不易“激发”骁龙平台AI增强逻辑的场景,就可以看出小米15S Pro和小米15 Pro的色彩风格,其实还是非常接近的。
在这个场景下如果拉进焦距,那么小米15S Pro和小米15 Pro之间ISP逻辑上的差异,就依然会以熟悉的方式呈现出来。
放大画面到100%可以看到,骁龙平台对画面进行了较为明显的“AI锐化”,所以底座部分的锈迹会显得很明显。但玄戒O1这边的多帧合成实际上反而保留了更多细节,以至于镜头上的灰尘和反光部分明显要更为清晰。
当然,并不是说骁龙平台这种“重AI”的拍照逻辑就毫无优势了。比如在上面这一组景深信息非常丰富的样张中,骁龙平台的“景深分割”特性就明显有在发力。可以看到,它的画面里从近至远所有的建筑物,就好像是被从背景里“切”出来了一样,边缘极其锐利。而玄戒O1这边,就不具备这样的画面特征。
但是继续拉远焦距,当画面里的景深变得没那么“深”时,玄戒O1的多帧降噪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它在高对比度场景下的前景更加明亮、细节也更清晰,虽然边缘部分依然不像骁龙平台那样“锐”得有如抠图(实际上的逻辑也确实是抠图),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使得玄戒O1的画面风格更接近相机、而非手机,“数码味”要更少。
接下来,我们进入夜间场景。首先从画面风格和EXIF信息都能看出,玄戒O1在夜间场景的自动ISO明显要高得多,画面也更加明亮。
画面放大到100%,左为小米15 Pro、右为小米15S Pro
将画面放大进行对比可以看到,玄戒O1此时的自动ISO已经来到了5000,但因为更大的ISP吞吐量所带来的多帧降噪优势,此时它的画面噪点,甚至还没有比骁龙平台低ISO+AI降噪来得更明显。
画面放大到100%,左为小米15 Pro、右为小米15S Pro
而且更高的多帧合成能力也意味着,玄戒O1目前的这套影像体系,在防抖效果上是可以带来额外的加成。说白了,当画面发生抖晃时,玄戒O1这边就会有更大概率“恰好”能拍下不晃的那个瞬间。在这一点上,如今的NPU降噪再怎么强,也不太可能比得过传统、暴力的“超高速连拍”解决方案。
当然,小米15S Pro这种超多帧合成的成像思路,也会遇到它固有的短板。比如说在上图的这种场景中,尽管小米15S Pro记录下的天色和色温要更“正确”,但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大家还是会更大概率喜欢有着AI“佐料”的小米15 Pro所呈现的氛围。